(文:巫剛肇醫師)
病史詢問
首先要區別耳鳴的特性,如果不是血管跳動或敲滑鼠的聲音那就還要詢問耳鳴發生前有無車禍或頭頸部受傷的情形、有沒有使用具有耳毒性的藥物、避孕藥、體重有無明顯減輕的情形、有沒有暴露在噪音底下如工廠機器或長時間用耳機聽音樂或打靶等。當然也要注意其他神經學症狀如複視、臉麻、臉歪、聽損、眩暈、話說不清楚、沙啞、走路不穩以及生活上有沒有遭遇重大事件或是有沒有憂鬱症的情形。這些問題主要是評估耳鳴的原因是否有可能來自內耳、聽神經或腦部。至於外耳與中耳主要靠理學檢查大多就能一目了然。
理學檢查
首先是耳朵檢查,特別是清除耳垢以便能看清楚外耳道、耳膜以及中耳腔。看看這些位置有沒有存在可能導致耳鳴的情形。好比說外耳道耳垢栓塞、黴菌感染或是中耳積水等,當然是先把這些問題治療好再說。另外也要看中耳腔有無紅色或深藍色的病灶以及相關頭頸部構造也要一併檢查。再來就是頸部血管的聽診,如果動動脖子或下巴耳鳴會受到影響那表示可能是顳顎關節的問題。透過病史詢問和理學檢查就能找出許多會造成耳鳴的因素。
儀器檢查
通常根據病史詢問以及理學檢查的結果,推測可能導致耳鳴的病灶位置所在並安排檢查。例如純音聽力檢查、耳咽管功能測試、耳聲傳射檢查、聽性腦幹反應檢查等。另外有些會需要做影像學檢查包括頸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或是侵入性的血管攝影。不同檢查其目的在於評估聽覺系統路徑上不同的地方。檢查目的簡單說明如下:
1.純音聽力檢查:檢查聽力是否有受損的情形,如退化或噪音性聽損等。
2.耳咽管功能測試:檢查是否因耳壓異常導致。
3.抽血檢查:血紅素、甲狀腺、梅毒。
4.耳聲傳射檢查:檢查內耳外毛細胞是否受損。
5.聽性腦幹反應檢查:檢查聽神經、腦幹有無異常。
6.頸部超音波:檢查頸部血管有無異常。
6.電腦斷層:評估內耳骨性迷路有無異常。
7.核磁共振:檢查內耳、聽神經、腦幹以及大腦皮質等。
8.血管攝影:檢查有無動靜脈異常。
***寰東耳鼻喉科關心您的健康***